您的位置: 首页 > 年报 > > 内容页

“来去”古义

2023-08-29 19:48:37 来源:个人图书馆-望远镜


(资料图片)

“来去”古义

粤东南的海陆丰闽南话口语中常用“来去”来说事,例“大家开完会来去酒楼食排场(意即大家去喝酒)”,“佤陪伊来去睇戏、踢跎(去看戏、游玩)”等,但丰邑官民皆知其意,不会无所适从、去留两难,是本地土话,还是古意?

“来”与“去”是一对相反的动词,其动作不能同时进行,必须按先后顺序进行,要不就是进退两难,甚至来无影去无踪,不知所云,即使成语“来去自由”也是或“来”或“去”,来去一起到底是“来”还是“去”?

“来去”一起使用且其意为“去”,早在唐朝就已经存在,唐诗中已有“来去”组词使用,唐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岑参《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》诗:“许国分忧日,荣亲色养时。苍生望已久,来去不应迟。”又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张籍《寄远曲》诗:“美人来去春江暖,江头无人湘水满。”如以现代汉语来解释“来去”,则不知美人到底是“来”还是“去”,也不知是“来不应迟”还是“去不应迟”?卢润祥在《唐宋诗词常用语词典》中“来”的释义有六种,其中“来去”解释为:“去。"来’语助。”南阳为中原地,和州为江南地,因此可见“来去”一词及释义非一地一时之方言口语,应为唐代通语,而海陆丰百姓先民大部分是唐末时由中原先迁闽赣两地,后入粤东南为闽南和客家人,其方言中仍保留唐时音韵。由此可见,海陆丰闽南话口语的“来去”,大有来头,可溯源到唐代雅语,同样的词语还有“箸”“糜”“粟”“戽”“戥”等,这些词语保留了古汉字的本意和音韵,一看即可知其义,现在少见也少用。

唐诗中有“来去”或“去来”的还有孟浩然《夜归鹿门歌》诗:“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。”此“来去”即为“来”与“去”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诗:“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”“来”则释义为“后,以后。”

2023年8月26日星期六

关键词:
x 广告
投资 产业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慧聪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12   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